三思而行的意思,三思而行的故事

时间:2024-11-25 06:35:08

【三思而行的拼音】sān sī ér xíng

【三思而行的意思】

做一件事应多想想,然后再行动。

指经过反复考虑,然后再去做。

表示遇到事情,经过反复考虑以后才去做。

【出处】

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子闻之,曰:‘再,斯可矣。’”

三思而行的意思,三思而行的故事

【三思而行的故事一】

春秋时,鲁国大夫季孙行父,即季文子,为人谨慎,凡事都要多次考虑以后才决定做不做和怎样做,即主张“三思而行”。

一般说来,在干一件事情之前,多考虑考虑,然后行动,总是利多弊少的。可是孔子却并不赞同季文子的这种态度。孔子出生的时候,季文子已经死去十多年了。后来,孔子听人说到关于季文子的谨慎态度时评论道:“没有必要‘三思’,只要能‘再思’,也就可以了。”孔子的原话,见《论语·公冶长》:

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子闻之,曰:“再,斯可矣。”

孔子为什么认为只要“再思”就可以了呢?《论语》中没有说明。宋代儒学家程颢、朱熹等的解释是:考虑一两遍,就足以决定;考虑一多,反而要患得患失、疑惑不定了。

“三思而行”的“三思”,就是指多想。“三”不是限于三次的意思,而是“再三”、“反复多次”。劝人好好考虑考虑,有时也可以用到这句成语。

【三思而行的故事二】

春秋时期,鲁国重臣季文子先后辅佐了三代国君鲁宣公、鲁成公、鲁襄公,虽然他贵为三朝元老,却待人谦和、为人谨慎,很受朝中大臣们的敬重。后来,季文子病逝,鲁国上下一片哀恸,人们赞扬他说:“季文子遇事总要反复琢磨,深思熟虑,直到认为可以做才开始着手去办。”孔子也十分欣赏季文子的为人,当学生子贡问起:“季孙行父(季文子字)去世后,为什么谥号为‘文’呢?”孔子回答:“因他聪敏好学,谦虚而不耻下问,所以用‘文’字来作谥号。”但孔子也有一点不认同之处,就是他认为季文子做事过于小心,总要三思而后行,他的意思是:“两遍足矣”。

【三思而行的故事三】

春秋时,鲁国大夫季文子,为人谦恭谨慎,处理事情稳妥得当,深得朝廷上下拥戴。先后在鲁文公、鲁宣公、鲁成公、鲁襄公四朝任职。

鲁襄公五年,季文子病逝。朝野上下称赞他说: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”意思是说,季文子在处理问题时,总是反复琢磨,悉心研究,在确保无误后,才开始采取行动,因此做事十分妥当。

【三思而行成语应用】

嗟鱼欲事远游时,请三思而行可矣。——宋·辛弃疾《哨遍》

终身大事也应该三思而行。——欧阳山《三家巷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