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,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的故事

时间:2023-11-04 05:49:04

【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的拼音】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,bù xǔ bǎi xìng diǎn

【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】

比喻反动统治者可以任意做坏事,而百姓的正当言行却受到种种限制。

形容统治者可以胡作非为,百姓的正当活动却受到了限制。也形容放纵自己,却限制他人。

州官:指古时一州地方的长官。

此成语原意为只允许当官的放火胡作非为,不允许老百姓点灯照明。比喻只许自己任意妄为,不许他人有正当的权利。典出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五:“田登作郡,自讳其名,触者必怒,吏卒多被榜笞。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。上元放灯,许人入州治游观,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:‘本州依例放火三日。’”

【出处】

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。

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,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的故事

【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的故事一】

宋朝有个州官叫田登,一贯横行霸道、飞扬跋扈,竟不许州内的老百姓说出与“登”字同音的字,不管是写文章还是谈话,凡遇到与“登”同音的字,都必须用别的字来代替。比如“点灯”只能说成“点火”;元宵节放花灯,只能说“放火”。

每一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,城里有钱有势的人家都要放灯,就是点各式各样的花灯,通宵让人观赏。这一年,田登假惺惺地允许老百姓进城观灯,还特地命令手下人在街上张贴布告。可是布告中要写“灯”字,这可怎么办呢?写布告的官吏是挨过田登板子的,再也不敢犯忌了,便在布告中写道:“元宵节晚上,本州照例放火三日。”布告贴到了大街上,外地的客人不了解内情,看了布告大吃一惊,以为一定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事儿,赶紧向别人打听原因。被问的人,开头都不敢直说,唯恐让田登知道了又要受罚。后来经不住客人再三追问,才悄悄将本州的忌讳一五一十说了一遍,客人听后,又好气又好笑,挖苦道:“这真是‘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’呀!”

【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的故事二】

南宋诗人陆游在其著作《老学庵笔记》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:

有一个叫田登的州官,为了避讳自己的名字,下令不许任何人说“登”字,即便是同音字也不可以。

有一次,一个小吏一时大意,吩咐别人“点灯”。田登听说后,很是生气,命人将小吏痛打了一顿。自此,州府的人都将“点灯”称为“点火”。田登还由此发布公告,州中百姓便都采用这种说法。

元宵节,州府举办灯会,百姓进城观灯。田登又发布了一则公告:“本州依照惯例,放火三天。”举办灯会称为“放灯”,为了避讳“灯”字,便写成“放火”。百姓看了公告,哭笑不得,说:“真是太可笑了。如果真的要放火三天,田登还想要活命吗?真是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啊。”

【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的故事三】

北宋时,有个叫田登的太守,为人专制蛮横。因为他的名字中有“登”字,所以很忌讳别人提与“登”字同音的字,凡是有人提到,他定然大怒。开始,他手下的吏卒并不知道这个忌讳,不小心提到了,则被他狠狠地鞭笞一顿,因此全郡上下无人敢提与“登”同音的字。

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,按照惯例,州城里都要放三天焰火,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,并且州府衙门要提前贴出告示。可是今年,写告示的官员却左右为难了,不知该如何清楚明白地表达意思,而又不犯郡守的讳字。左思右想后,他只好将“灯”改成了“火”字,告示则为“本州照例放火三日”。告示贴出后,百姓纷纷大骂田登的专横,说道:“真是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