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水落石出的拼音】shuǐ luò shí chū
【水落石出的意思】
经过调查研究,弄清了事情的真相。
水落下去,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。原形容冬天的景色,现形容事情真相被彻底披露。
潮水退去后,石头露出来。指事情真相大白。
原意是指水落下去,水底的石头露了出来。后来用于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。
【出处】
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野芳发而幽香,佳木秀而繁阴,风霜高洁,水落而石出者,山间之四时也。”宋·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”
【水落石出的故事一】
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被贬谪黄州(今湖北省黄冈县)时,曾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,写下了两篇传世之作《前赤壁赋》和《后赤壁赋》。“水落石出”就是《后赤壁赋》描写江水山石的一句话。
当时,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洁明媚,苏轼和他的两个朋友沐着和煦的秋风兴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,美丽的夜景使他们诗兴大发。和朋友相聚,畅叙友情,更使他们忘记了一切烦恼。他们和歌吟诗,畅所欲言,欢乐之至,无以形容。
苏轼突然想到,以酒助兴,这才不辜负这美好的夜景,可就是没有酒。苏轼急忙赶回家中,询问妻子家中是否有酒,妻子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,说这就是供给他临时需用的。苏轼大喜过望,拿了酒,赶回朋友中间,来到赤壁下的长江岸边,登上小舟,泛舟游玩。
这时,只听见东流的江水发出潺潺的声响,在万籁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清脆,岸边千尺陡壁,峻峭如削。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,悬在山峰间的月亮显得小了;江水下落,沉在江水之下的石头,露了出来(水落石出)。
就是这次兴之所至的游玩,使苏轼事后写出了著名的《后赤壁赋》。
【水落石出的故事二】
北宋时期,著名文学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黄州,他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,分别写了两篇《赤壁赋》。其中《后赤壁赋》中描绘了赤壁景色:“江流有声,断岸千尺,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”另一位同时期的文学家欧阳修也在《醉翁亭记》中写道:“野芳发而幽香,佳木秀而繁阴,风霜高洁,水落而石出者,山间之四时也。”这两篇文章中的“水落而石出者”与“水落石出”均在写景,意指水落下去,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。
【水落石出的故事三】
苏轼,北宋著名文学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
北宋中期,监察御史舒亶(dǎn)等人将苏轼诗中一些讽刺新法的内容,夸大成对朝廷以及宋神宗的不满之情,并污蔑他有叛逆思想。于是,宋神宗下令逮捕苏轼,将其关入大牢。出狱后,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。
到达黄州的第二年,在好友的帮助下,苏轼的生活才慢慢舒缓过来。他开辟了几十亩荒地,挖井建筑房屋,并为自己取号为“东坡居士”。
公元1082年7月和10月,苏轼两次游览黄州附近的赤壁,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:《前赤壁赋》《后赤壁赋》。《后赤壁赋》中有这么几句:“于是携酒与鱼,复游于赤壁之下。江流有声,断案千尺,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,曾日月之几何,而江山不可复识矣。”
原文中的“水落石出”,指的是冬季风景的一种,后来人们将“水落石出”看作“真相大白”的意思。
【水落石出的故事四】
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被贬谪黄州期间,曾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,并分别写下了两篇传世之作,《前赤壁赋》和《后赤壁赋》。在《后赤壁赋》中有这样一句形容江水山石的话:“江流有声,断岸千尺,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”
据说当时正值秋季,一个月白风清之夜,苏轼与朋友结伴出游。他们泛舟江上,来到赤壁,赏着明月,饮着美酒,谈诗论事,情趣风雅。万籁俱寂的朗月苍穹下,东流的江水汩汩潺潺,声音分外清晰。岸边陡壁,高耸峻峭。屹立的高山将明月衬托得分外娇小。江水回落,水下的石头渐渐露出来。
良辰美景让苏轼尽兴而归。因为兴之所至,所以他创作了名传千古的佳作。
【水落石出成语应用】
收真才於水落石出之后,坐销浮伪之风;察定理於舟行岸移之时,尽黜谗诬之巧。——宋·陆游《谢台谏启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