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如火如荼的拼音】rú huǒ rú tú
【如火如荼的意思】
荼:在古代是指茅草的白花。意思是像火一样红,像茅草的白花一样白,形容军容盛大。现在多用来形容气势特别旺盛,声势特别浩大。
荼:开白花的茅草。像火那样红,像荼那样白。原比喻军容之盛,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,气氛热烈。
像火那样红,像荼(tú)那样白。形容气势比较旺盛,气氛比较热烈。
荼:茅草的白花。
原意是像火那么红,像荼那么白。原来形容军容盛大。现在用来形容气势盛大或气氛、情感热烈。
【出处】
《国语·吴语》:“万人以为方阵,皆白裳、素甲、白羽之矰,望之如荼……左军亦如之,皆赤裳、丹甲、朱羽之矰,望之如火。”
【如火如荼的故事一】
春秋末年,吴国国力渐渐强盛,先后战败了楚、越、齐三国。公元前482年,吴王夫差率大军赶到卫国黄池,与各国君主会盟。晋定公一向是诸侯的盟主,他不甘示弱,就借两国君主出场先后的问题,与吴国争执不休,双方谁都不肯让步,黄池盟会一时成了僵局。
吴国谋士王孙雒献计把吴国的军队统统集合起来,威逼晋定公让出盟主地位,由夫差当诸侯的领袖。当天深夜,夫差突然命令全体将士手执兵器,身披铠甲,出营列阵。吴军共分左、中、右三路,每路100行,每行100人,共1万人组成一个方阵。三路组成三个方阵,共计3万兵马,浩浩荡荡。夫差摆好阵势,亲自高举斧铖,在熊虎帅旗的引导下,中路军马率先向晋营进发。
夜幕下,只见中军将士人人穿着白色战袍、白色铠甲,手执白色旗帜,腰里佩带有白色羽毛的箭矢,远远望去,就像漫山遍野盛开的白花。再看左路军马,将士们全都身穿红色的铠甲和战袍,高举红色的旗帜,佩挂着带有红色羽毛的箭矢,在灯笼火把的照耀下,远远望去,就好像一片正在熊熊燃烧的烈火。右路军马则一律身着黑衣,犹如天边一片乌云,充满着杀气!
三路军马在晋营附近摆开了阵势。这时,吴王夫差跃身下马,亲自给三军擂鼓助威。顿时,鼓号声、呐喊声连成了一片,响彻云霄,好似天崩地裂一般。
晋定公从睡梦中惊醒,他望见吴军如火如荼的阵容,听到吴军惊天动地的叫喊,早已闻风丧胆,连忙派人去见夫差,表示退让之意。吴王夫差终于如愿以偿,当上了盟主。
【如火如荼的故事二】
春秋末期,吴国国王夫差在连续征服越国、鲁国和齐国后,打算再与晋定公争夺霸主地位。可就在此时,越王勾践抄其后路,切断吴王的退路,夫差来不及回师作战,只能尽快征服晋国成为霸主后再作计议。
某日晚,夫差下令,挑出三万精兵强将,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,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,每十行由一个大夫负责,每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。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、白衣白旗,由吴王自己统率,称为中军;左边的方阵,红盔红甲、红衣红旗;右边的方阵黑盔黑甲、黑衣黑旗。三军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时,天刚黎明,吴军擂鼓呐喊,声势震天动地。刚从梦中醒来的晋军一眼望去顿时被惊呆了,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,就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,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,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,而那黑色的方阵,就像滚滚乌云压城而来。晋定公慑其军威,表示愿意让步,夫差顺利当选为霸主,而后又挥师伐越,这才挽回了败局。“如火如荼”一词即出于此。
【如火如荼的故事三】
公元前482年,吴王夫差率军到达黄池,邀约天下诸侯前来会盟,希望能够推举他为盟主。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,夫差把带来的三万兵力分成左、中、右三路,每路百行,每行百人,各自摆开阵势。他亲自举着斧钺(yuè)指挥。
中军将士穿着白色的战袍,举着白色的旗帜,插着白色的箭翎(líng),看上去如同盛开的一片白花。左军将士穿着红色的战袍,举着红色的旗帜,插着红色的箭翎,看上去犹如一片熊熊烈火。右军将士穿着黑色的战袍,举着黑色的旗帜,插着黑色的箭翎,看上去犹如一片乌云。
夫差下令擂鼓助威。一时间,鼓声、呐喊声震彻天地,仿似天崩地裂一般。各诸侯国看这阵势,都不敢轻举妄动,纷纷举荐夫差为盟主。
【如火如荼的故事四】
春秋时,吴王夫差与鲁国、卫国会盟,跟晋国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。但晋定公认为晋国历来是诸侯的首领,理应由他当盟主,所以与吴王夫差互不相让。
此时越王勾践趁机派兵攻打吴国,吴王夫差得知消息后,急于尽快逼迫晋定公订立盟约,承认他的盟主地位,以便及早赶回去救急。于是吴王夫差决定出奇制胜,向晋定公显示一下吴国的军威,逼他就范。
吴王夫差精心挑选了三万精兵强将,组成三个整齐的方阵。每个方阵的人马分别穿着白色、红色和黑色的服饰。黎明时,三路人马抵达晋军驻地附近。吴王夫差命令击鼓。刹那间,鼓声惊天动地响起来。
晋定公被鼓声惊醒,举目一看,只见吴军军威浩荡,气势夺人。白色方阵,白盔白甲,白衣白旗白箭翎,就像一片开满的白花;红色方阵,红盔红甲,红衣红旗红箭翎,望之如熊熊燃烧的火焰;黑色方阵,黑压压一片,如同翻卷的乌云。晋定公不由得瞠目结舌。
吴王夫差派去的使者向晋定公转达了吴王夫差的意图,晋定公见此形势,只得答应。于是,吴王夫差便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盟主。
【如火如荼成语应用】
如火如荼,军容何盛,疑神疑鬼,草木皆兵。——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
观剧者,如火如荼,几乎万人空巷斗新妆也。——清·宣鼎《夜雨秋灯录·一度风流千贯钱》
过了两年“五四运动”发生了。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。——巴金《家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