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落孙山的拼音】míng luò sūn shān
【名落孙山的意思】
指榜上无名,考试未被录取。
原意为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。后指考试不中或选拔没有被录取。
考试不合格,或是选拔没被录取。
名字落在榜末的孙山后面。比喻考试落第或选拔未被录取。
名:名字。
孙山:人名。
“名落孙山”原意为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,后指考试不中或选拔没有被录取。典出宋·范公偁《过庭录》:“吴人孙山,滑稽才子也。赴举他郡,乡人托以子偕往。乡人子失意,山缀榜末,先归。乡人问其子得失,山曰:‘解名尽处是孙山,贤郎更在孙山外。’”
【出处】
南宋·范公偁《过庭录》:“吴人孙山,滑稽才子也。赴举他郡,乡人托以子偕往。乡人子失意,山缀榜末,先归。乡人问其子得失,山曰:‘解名尽处是孙山,贤郎更在孙山外。’”
【名落孙山的故事一】
宋朝时候,有一个人名叫孙山,为人幽默风趣。有一年,他外出参加科举考试,结果考上了举人。但是在榜上,他的名字排列在最后,也就是倒数第一名。
回到家乡,乡亲们都来看他,其中有人向他打听自己的儿子考没考上。他没有直接回答,却诙谐地说:
解名尽处是孙山,
贤郎更在孙山外。
意思是说,在公布录取考生的榜上,最后一名是我孙山,你的儿子还在我孙山的后面呢,即没有考取。
后人根据这个故事,提炼成“名落孙山”这一成语。
【名落孙山的故事二】
宋朝时,吴地有位叫孙山的才子,生性诙谐,言谈甚为幽默。有一年,孙山要去京城赶考,恰巧同乡的儿子也要前行,乡人就把儿子托付给孙山。考完试后,二人便等待发榜后再回乡。结果,孙山的名字位列榜文之末,同乡儿子没有中榜,便决定再过几天回家。孙山先回到家,同乡来询问儿子考得如何。孙山不忍告诉他没中,又不方便隐瞒,于是随口对同乡说道:“解名尽处是孙山,贤郎更在孙山外。”意思是说:“我孙山在举人榜上排名最后,而你儿子的名字还排在我后面。”
【名落孙山的故事三】
古时,有一个读书人叫孙山,能言善辩,很风趣。孙山要去其他郡中考试,临行前,有一位老人找到他,希望他可以带着自己的儿子一起去应考,路上也好有个照应。孙山答应了。二人顺利参加考试后,便在郡中等着放榜。
发榜时,孙山的名字位于榜单的最后一行,那个老人的儿子落榜了。老人的儿子有些伤心,便想着在郡中多待几天。孙山归心似箭,第二天便收拾东西回家了。
乡人知道孙山中举,纷纷赶来祝贺。老人没有看到自己的儿子,便问孙山情况。孙山吟了两句诗:解名尽处是孙山,贤郎更在孙山外。意思是说,举人的最后一行是孙山,您儿子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后面。意思是您的儿子落榜了。
【名落孙山的故事四】
宋朝时,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,为人幽默风趣,爱讲笑话。
有一次,他和一位同乡的儿子同去京城赶考。放榜的时候,孙山考了最后一名,名列榜文的最末尾,而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中。
孙山先行一步,回到家里,同乡便来问他,儿子有没有考取。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,又无法隐瞒,于是,就随口吟了两句:“解名尽处是孙山,贤郎更在孙山外。”
他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说:“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,而你儿子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。”言下之意,同乡的儿子榜上无名。
从此,根据这个故事,人们便把参加各类考试,没有被录取,叫做“名落孙山”。
【名落孙山故事】
宋朝时,吴地有一个叫孙山的才子,为人幽默滑稽,很善于说笑话。一年,孙山要去京城赶考,恰巧同乡的儿子也要进京赶考。乡人就把儿子托付给孙山,让两人一起进京。考完试后,孙山与乡人儿子商议,待看完榜后再回去。
放榜了,孙山与乡人儿子都去看榜。结果,孙山的名字被列在榜文的最后一名,而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儿子的名字却没有找到。乡人的儿子很苦恼,便决定再过两天回家。孙山先回到家里,同乡便来孙山家问他儿子考得如何,孙山既不忍心告诉同乡他儿子没有考中的事实,又不方便隐瞒,于是随口就对同乡说道:“解名尽处是孙山,贤郎更在孙山外。”
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规定,参加举人考试的秀才都由地方解送入试,因此获得举人考试第一名的人就被称做解元。孙山在诗里所说的“解名”是泛指所有通过举人考试的人,他这首诗意思是说:“我孙山在举人榜上排名最后,而你儿子的名字还排在我后面。”
后来,人们就根据这个故事,把考试没中或选拔没有被录取,叫做“名落孙山”。
【名落孙山成语应用】
等到出榜,名落孙山,心上好不懊恼。——清·无名氏《官场现形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