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毛遂自荐的拼音】máo suí zì jiàn
【毛遂自荐的意思】
比喻自己推荐自己,担负重任。
原意指毛遂自我推荐,后用来比喻自告奋勇或自我推荐去做某事。
形容自告奋勇,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种工作。
荐:推荐。
毛遂自我推荐。比喻自告奋勇,自我推荐。
毛遂:原指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。
荐:推荐,荐举。
“毛遂自荐”意为毛遂自我推荐,后用来比喻自告奋勇或自我推荐去做某事。典出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门下有毛遂者,前,自赞于平原君曰:‘遂闻君将合从于楚,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,不外索。合少一人,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。’”
【出处】
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门下有毛遂者,前,自赞于平原君曰:‘遂闻君将合从于楚,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,不外索。合少一人,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。’”
【毛遂自荐的故事一】
战国时期,赵国平原君门下有个食客叫毛遂,他在平原君家里已经住了三年,一直默默无闻。公元前257年,秦国军队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,平原君奉命到楚国去讨救兵。他选了19位文武全才的门客,一同前往楚国。就在出发那天,毛遂突然向平原君自己推荐自己,要求一起去楚国。
平原君对毛遂自荐的举动,感到很惊奇,便对他说:“一个具有贤德与才能的人,好比一把锥子藏在口袋里,锥子的尖儿立刻就能看见。可是您在我这里都三年了,还从未听到过您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。”
毛遂反驳道:“如果您若是早一点允许我帮您谋划,那我的才能早就显露出来了。”平原君见他坚持要去,只好带他同行。
他们到达楚国,就与楚王商谈联合抗秦的事,可是从早晨谈到中午,还没有谈出结果。毛遂等得不耐烦了,便冲到楚王面前,一手提剑,一手拉住楚王衣服,慷慨激昂地陈述共同抗秦的利害关系。毛遂的行为使楚王既害怕,又佩服,立刻答应签订盟约,并派出兵将前往赵国解围。
从此以后,毛遂就成了平原君尊贵的宾客了。
【毛遂自荐的故事二】
战国时期,赵国的平原君善养门客,在各诸侯国中都有贤名。公元前260年,赵军在长平一战中大败,秦军主将白起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,情势十分危急。于是,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兵解围。
平原君接到命令后,回府召集所有门客,准备挑选20个有才能的人一起去楚国。他挑了又挑,选了又选,最后还缺一个人。这时,有位门客站出来说:“我叫毛遂,听说公子要到楚国请援,随从20人还差一名,希望公子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!”
平原君看他其貌不扬,就问:“先生到我门下有几年了?”毛遂答道:“已满三年。”平原君说:“贤能的人好比锥子放在囊中,它的尖梢会立即显现出来。先生在我门下已经三年了,我没有听到对您的任何赞语,所以不能答应先生。”毛遂听了他的话,坦然地答道:“我只不过是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。如果我早处在囊中,就会像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挺露出来。”平原君只好将信将疑地答应了他。
到了楚国后,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人。两人坐在殿上,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。这时,在殿下站着的毛遂大踏步走到殿上,喊道:“出兵的事非利即害,简单而明白,为什么迟迟还没有决定?”楚王喝道:“我与你家公子说话,还轮不到你来此说教!”毛遂不但没退下,反而更上前一步,手按宝剑说道:“如今十步之内,大王性命在我手中!”楚王见他手按宝剑,怒目圆瞪,没敢再呵斥他。毛遂便趁机讲述出兵援赵对楚国的利益。楚王这才答应出兵。回到赵国后,平原君敬毛遂为上宾,并对门客们说:“先生一至楚,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了。”
【毛遂自荐的故事三】
公元前260年,秦军和赵军在长平交战,赵军大败。秦军将领白起率兵围困赵国都城邯郸。赵国君主派遣平原君前去楚国求援,想要联合楚国一起抵抗秦国。
平原君想从自己的门客中挑选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国,经过层层筛选,挑出了十九个人,还差最后一个。此时,有一个叫毛遂的门客主动上前,对平原君说:“听说先生要前往楚国订立‘合纵’盟约,并要带着二十个门客一同前往,而今还差一个人,希望先生能够带我前去。”
平原君说:“先生来我这里几年了?”
毛遂回答:“有三年了。”
平原君说:“贤能的人犹如布袋里面的锥子,锋利会立刻显现出来。而今先生来了三年,我却从未听别人提起过你,足见先生的才能一般。所以先生不能和我们一同前去,还请留下。”
毛遂回答:“我的才能没有显露,是因为我今天才进入囊中的缘故。如果早进入囊的话,我的才能早就显露出来了。”于是,平原君答应毛遂一同前去。
最后,在毛遂的辅助下,楚王签订了“合纵”盟约。平原君对此说道:“我不敢随意挑选人才了。我挑选出来的人才,上百上千人,自认为并没有错过天下的人才,但在毛遂先生这里却错过了。毛遂先生刚到楚国,便使得赵国威望大增。他的三寸不烂之舌,胜过百万军队。我不敢再挑选人才了。”
自此,平原君将毛遂当作上宾。
【毛遂自荐的故事四】
公元前251年,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。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出使楚国,去游说楚王,使之与赵国联合抗秦。
平原君准备从众多的门客中物色二十个智勇双全的人,随他一同去楚国。但是挑来挑去,只找出了十九个合适的人选,最后一个,很难取舍。
这时,有一个叫毛遂的门客主动走出来,自我推荐道:“就让我来凑个数吧。”
平原君见这人相貌有些生疏,便问:“先生来我门下几年了?”
毛遂答道:“已经三年了。”
平原君说:“我听说有本事的人在世上,就如同锥子放在布袋里,它的锥尖很快会戳破袋子露出来。先生在我门下已经三年,却从没听说有人称赞你。可见先生没有什么才能。”
毛遂上前一步,坚定地说:“今天就请您把我放进布袋里吧。假如我毛遂早就在布袋里的话,恐怕整把锥子都会露出布袋,而不仅仅显露出锥尖而已。”
平原君想了想,同意带他一起去。其他门客都暗暗讥笑毛遂。到了楚国,毛遂跟那十九个门客谈论时政,大家才逐渐开始佩服他见解不凡。
平原君与楚王商定联合抗秦的事情进展得很不顺利。从太阳出来商议到日当正午,楚王依然不同意联合抗秦。毛遂就走上前,代表大家劝说楚王。楚王问:“你是干什么的?”平原君回答:“他是我的门客。”楚王就呵斥毛遂:“还不退下去?我在和你的主人说话,哪有你说话的份!”
毛遂握着剑柄,再上前一步,对着楚王说:“大王之所以能呵斥我,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。但现在我与大王您相距不过十步,楚国再强大,大王也无法依仗了。您的性命就掌握在我的手中!”
楚王被毛遂的气势震慑住了。随后,毛遂又清楚、透彻地分析了联合抗秦的好处。楚王听他说得句句在理,就同意赵楚两国歃血为盟。毛遂捧起盛有动物血的铜盘,献给楚王,说:“按照规矩,大王应该先歃血,其次是我的主人,再次是我毛遂。”就这样,楚、赵两国订立了合纵抗秦的盟约。
事后,平原君感慨道:“我原先以为凭自己的眼力,不会错漏天下的贤士。这回我才知道自己确实错漏了毛先生。以后,我再也不敢随便对人下结论了。”
【毛遂自荐故事】
平原君赵胜,是战国时赵国著名的贤能公子,善养门客,在各诸侯国中都有贤名。公元前260年,长平一战,赵军大败,秦军主将白起,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。情势危急,赵王命令平原君去楚国求兵解围。
平原君接到命令后,就回到府邸,召集所有的门客,准备挑选二十个有才能的人一起去楚国。他挑了又挑,选了又选,最后还缺一人。这时,只见一个靠近门边的无名门客站了出来,对平原君说:“我叫毛遂,我听说公子要到楚国去请援,签订‘合纵’盟约,如今二十人还差一名,希望公子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!”
平原君看毛遂其貌不扬,就问:“先生到我平原君门下有几年了?”毛遂答道:“到现在三年了。”平原君说:“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,好比锥子放在囊中,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。现在,先生在我门下已经三年了,左右的人们对您没有称道,我也没有听到赞语,这是因为先生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,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!”毛遂听到平原君的话,坦然地答道:“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。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,就会像禾穗的尖芒那样,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,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。”平原君听了毛遂的回答,只好答应毛遂一道前往,同行的十九个人都没听说过毛遂,互相用目光嘲笑他,却都没有说出来。
平原君一行人到了楚国后,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人。两人坐在殿上,从早晨谈到中午,还没有结果。这时,在殿下站着的毛遂大踏步走到殿上,喊道:“出兵的事,非利即害,简单而明白,为什么讨论这么久还不决定?”楚王非常恼火,喝道:“我在与你家公子说话,还轮不到你一个门客来此说教!”
毛遂见楚王大怒,不但没退下,反而更上前一步,手按宝剑说道:“如今十步之内,大王性命在我手中!”楚王见毛遂手按宝剑,怒目圆瞪,就没有再呵斥他。毛遂趁机讲述了出兵援赵对楚国的利益。
楚王听了毛遂的一番话,认为出兵援赵确实对楚国利大于弊,答应出兵。几天后,楚、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,逼得秦军撤退了。平原君回到赵国后,敬毛遂为上宾,并对他的门客们说:“先生一至楚,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