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牛一毛的意思,九牛一毛的故事

时间:2024-11-25 01:35:04

【九牛一毛的拼音】jiǔ niú yī máo

【九牛一毛的意思】

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毫毛。比喻极为轻微的意思。

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。形容众多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。

从许多牛身上拔出一根毛来。比喻微不足道。

【出处】

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。

九牛一毛的意思,九牛一毛的故事

【九牛一毛的故事一】

司马迁在汉武帝时,曾为“太史令”,由于李陵一案,被关进牢狱,还受了最残酷、最耻辱的“腐刑”。

李陵是一名勇将,当时任“骑都尉”之职。因匈奴时常进犯,李陵自请带兵5000名,北上抗敌。不料被匈奴8万骑兵团团围住。李陵寡不敌众,但是仍然打了十几天仗,杀伤了1万多敌人,最后,箭尽粮绝,归路被截断,后援盼不来,终于被俘而降。武帝听到李陵投降的消息,就把李陵的母亲、妻子和全家大小全都杀了。司马迁认为李陵是有功于汉朝的,他的功劳足以抵补他战败之罪,并认为李陵5000人敌8万人能坚持到最后,是很难得的,他的投降一定不是真降,而是等待有利时机报答国家。武帝因司马迁为李陵辩护,而且还有讽刺国舅李广利率领大军正面拒敌而怯懦无功的意味,于是勃然大怒,公正敢言的“太史令”司马迁便遭了殃。

司马迁在肉体和精神上受到严重的摧残,痛苦万分,曾打算一死了之。然而转念一想:“假如我这样死了,还不等于许多牛身上少一根毫毛一样,同死了一只蚂蚁有什么区别?”后来,司马迁发愤图强,完成了《史记》这部伟大的著作。司马迁曾经在《报任少卿书》这封信里,提到了上述想死而又没死的思想,原文是:

假令仆伏法受诛,若九年亡一毛,与蝼蚁何以异?而世俗又不能与死节者次比,特以为智穷罪极,不能自免,卒就死耳!……

司马迁《报任卿书》中的“九牛亡一毛”这句话,后来就成为成语“九牛一毛”。

【九牛一毛的故事二】

李陵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员猛将,曾带着五千士兵北上抵御匈奴八万骑兵。李陵寡不敌众,但也奋勇杀伤敌军一万多人,最后在弹尽粮绝、后路被堵的情况下,被俘而降。汉武帝听说后,很是恼怒,周围的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无用。只有司马迁默默地站在一边,不发表任何的言论。

汉武帝就此事询问他的意见,司马迁说:“李陵只有兵力五千,匈奴却有八万铁骑,即便是这样,尚且和匈奴兵周旋了十几天,杀伤敌军一万多人,李陵已经是个很了不起的将军了。最后也是因为弹尽粮绝,又被敌军切断了后路,才战败而降的。李陵并不是真的投降,而是在寻找报国的机会,他的功劳足以弥补他的失败之罪了。”

汉武帝见司马迁竟然为李陵辩解,一怒之下将司马迁关入大牢。第二年,又有传言说李陵帮助匈奴练兵,汉武帝在没有弄清楚事情的情况下,杀掉了李陵的母亲和妻子。朝中大臣杜周为了迎合汉武帝,又诬陷司马迁诬蔑皇帝,使司马迁遭受到极其残忍的“腐刑”。

司马迁受到这种非人的摧残后,几度想要自杀,但回头又想到,像自己这样的人死去,在那些权贵眼中也不过是“九牛亡一毛”而已,非但不会有人同情,还会落下笑柄。于是,他忍着莫大的耻辱,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完成了伟大的巨著——《史记》。

后来,“九牛亡一毛”被简化为“九牛一毛”。

【九牛一毛的故事三】

西汉时,大将李陵率兵深入到匈奴的国境,抗击匈奴。后来战败投降。汉武帝得知这一消息非常生气,大臣们也都纷纷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。司马迁却站在旁边一声不响,汉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。

司马迁直率地说:李陵只有五千步兵,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,他能坚持战斗十几天,杀伤一万多敌人,已经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。最后因粮尽箭完,又被切断了归路,才被迫投降。他的功劳应该可以抵消弥补他的失败之罪。

听到司马迁为李陵辩护,汉武帝一怒之下,将司马迁投进大牢。次年,又有消息传来,说李陵在为匈奴练兵。汉武帝不问明事情的原委,就下令杀了李陵的母亲和妻子。司马迁也被处以最残酷、最耻辱的“腐刑”。

司马迁受到这种摧残,痛苦不堪,想要自杀。但他冷静下来仔细一想,像自己这样地位低微的人,即便死了,在掌管权势的人眼中,也不过像“九牛亡一毛”(很多牛身上少了一根毛),如同死掉一只蝼蚁般无足轻重。于是他忍辱负重,坚强地活了下来,用毕生精力写成了伟大的著作《史记》。

司马迁把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了好友任少卿。后人根据他信中的“九牛亡一毛”这句话,引申出了成语“九牛一毛”,用来比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材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分,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