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饼充饥的意思,画饼充饥的故事

时间:2024-11-25 01:08:08

【画饼充饥的拼音】huà bǐng chōng jī

【画饼充饥的意思】

画个饼子来充饥。形容虚而无实,用空想来安慰自己。

原指通过画饼的方式,来解除饥饿,后用来比喻徒有虚名而不实用,无济于事;也用来比喻以空想聊以自慰。

在地上画个饼来消除饥饿。现在指以空想的方式来安慰自己。

画个饼子来解饿。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,于事无补。后来也比喻借空想来安慰自己。

“画饼充饥”原指通过画饼的方式,来解除饥饿,后用来比喻徒有虚名而不切实用,无济于事;也用来比喻以空想聊以自慰。语出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卢毓传》:“选举莫取有名,名如画地作饼,不可啖也。”

【出处】
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卢毓传》:“选举莫取有名,名如画地作饼,不可啖也。”

画饼充饥的意思,画饼充饥的故事

【画饼充饥的故事一】

曹睿是三国时代魏国的第二代君王。他有个最亲信的大臣,名叫卢毓。有一次曹睿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当“中书郎”,便请卢毓推荐,并且告诉他,千万别推荐徒有虚名的人,选拔人才不要单凭他的名声,名声好比画在地上的饼,没法吃的!

此事载《三国志·魏书·卢毓传》,原话是:“选举莫取有名,名如画地作饼,不可啖也!”后人根据此话提炼成“画饼充饥”的成语。

【画饼充饥的故事二】

三国时期,魏明帝曹睿手下有位大臣叫卢毓,是东汉名臣卢植的儿子。卢毓才学广博,勤政恤民,深得魏明帝的器重。有一次,魏明帝让他推荐一位能胜任中书郎的人选,并对他说:“举荐人才不要只看他的名声。名声是虚的,不过是在地上画个饼,饥饿时却不能吃。”卢毓却认为魏明帝的观点比较片面,选拔人才应先德后才,于是说道:“大王说得很有道理,只凭名声不一定能选出品行和才学都优秀的人才,很有可能得到平庸无能、安分守己的人。可这些平庸之人却能做到遵规守法敬仰有才华的人,如果任用他们,也有可能做出好的政绩。所以,选拔人才不应一味地轻视名声。”魏明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,下令制定考试制度来选拔人才。

【画饼充饥的故事三】

三国时期,魏国有一个官员,名为卢毓(yù),深受魏文帝曹丕的器重,后升任吏部尚书。

有一次,魏文帝对卢毓说:“国家有没有可用的人才,关键就在你身上了。选拔人才的时候,不可以只关注那些有名望的,名望只不过是地上画的一张饼,只能看看,却无法食用。”卢毓回答:“依靠名望自然是无法衡量一个人的才能,不过却能够发掘一般的人才。因为他们修养好,行为好,而且又有名望,所以并不应该厌恶他们。我认为,应该进行考核,看他们是否有真才实学。如今考试律法已经废除,只依靠名声来升降官职,确实难辨真伪,混淆虚实。”魏文帝听后,又重新制定了考试律法。

【画饼充饥的故事四】

三国时,魏国的大臣卢毓为官清正,深受魏文帝信任。魏文帝将他从中书郎的职位提拔为吏部尚书,掌管官吏的任命升迁。

魏文帝让卢毓选一位接替中书郎职务的人。魏文帝说:“挑选人才,千万不要挑那些有名气但没有实际才能的人。名气就像是在地上画的饼,能看却不能吃了充饥。”

卢毓对此却有不同意见。他说:“选拔官员当然不能只看名气。但名气也是重要的参考。如果是修养好、德行好而又有名气的,就不应该嫌弃他们。臣建议选拔人才时应对他们进行考核,看他们是否有真才实学。单凭名气作为取舍的标准,很难辨别真伪。”

魏文帝觉得卢毓的意见比较中肯,就下令制定了考核官员的方法。

【画饼充饥故事】

三国时期,魏明帝曹睿手下有一位大臣,名叫卢毓,是东汉名臣卢植的儿子。卢毓才学广博,勤政恤民,很受魏明帝的器重。

有一次,魏明帝让卢毓推荐一个能胜任中书郎的人选,并且对他说:“举荐人才,不要只看他的名声,名声是虚的,不过是在地上画一个饼,饥饿时却不能吃。”

卢毓却认为魏明帝的选才观点比较片面,选拔人才应先德而后才。于是他说:“您说的有一定的道理,名声不可能衡量一个人的才能,如果选拔人才只凭名声,不一定能选出品行和才学都优秀的人才,很有可能得到平庸无能、安分守己的人。但这种人遵规守法,敬仰有才华的人。如果任用他们,他们也有可能做出好的政绩。我认为选拔人才不应一味地轻视名声。”

后来,魏明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,下令制定考试制度来选拔人才。

【画饼充饥成语应用】

说梅止渴,稍苏奔竞之心;画饼充饥,少谢腾骧之志。——宋·李清照《打马赋》

说梅止渴,稍苏奔竞之心;画饼充饥,少谢腾骧之志。——宋·李清照《打马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