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愎自用的意思,刚愎自用的故事

时间:2024-11-25 00:53:05

【刚愎自用的拼音】gāng bì zì yòng

【刚愎自用的意思】

愎:固执。形容固执自信,不听别人的意见。

刚愎:倔强,固执。自用:自以为是。非常固执自信,不听取别人的意见。

为人固执,听不进他人的建议。

【出处】

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其佐先縠,刚愎不仁,未肯用命。”

刚愎自用的意思,刚愎自用的故事

【刚愎自用的故事一】

春秋时期,楚庄王亲自率领军队讨伐郑国。郑国被逼无奈,只好乞降议和。这时候晋国的军队赶来援救郑国,荀林父作为中军统帅,先縠作为辅佐,率军直奔到黄河边上。荀林父听说郑国已经与楚国讲和,便对将领们说:“我们来迟了一步,人家已经媾和了,我们退兵吧。”

先縠反对荀林父说:“不行!我们晋国就是因为军队作战英勇,才能称霸诸侯。现在碰上敌人不打就撤回,这是胆小鬼。你们愿意逃跑可以,但我绝不干,那样做不如死去!”说完,先縠就率领一部分军队渡过黄河,攻打楚军去了。

楚庄王这时正在黄河边上休整,准备回国。听说晋军已渡黄河,他更想早点离开,避免同晋国交战,可是他的宠臣伍参坚决不同意。他说:“我了解晋军的情况,他们的将领全是新派的,不能行使命令。尤其荀林父副手先縠,刚愎不仁,不听指挥,所以晋军有令不能行,一定会失败的。再说您是楚国的国君,哪有一见敌人就仓皇退走的呢?”

楚庄王听从了伍参的意见,下令军队向北移动,迎战晋军。不久,便将晋军打得大败。

后来,“刚愎不仁”转化为“刚愎自用”这一成语。

【刚愎自用的故事二】

春秋战国时期,楚军与宋国作战完毕,正在撤退途中。晋军统帅荀林父和其他将领在分析敌我形势后,都认为此时不宜进兵攻击楚军。而中军副将先縠却主张开战,并悄悄带自己的部队去追击楚军。荀林父接到报告,为了保存先縠的那队晋军,只得下令所有军队跟随前进。楚军听说晋军正在追击他们,大夫伍参主张应战,令尹孙叔敖则极力反对。伍参对楚庄王说道:“晋国中军主将新上任不久,还没建立起发号施令的威信,而且他的助手先縠是个刚愎自用的人,绝不会听从主将的指挥,因此这种情形对我们非常有利,楚军一定会大胜晋军。”楚庄王觉得他的分析很有道理,便下令全军回师北进,最后果然打败晋军,大获全胜。

【刚愎自用的故事三】

春秋时期,楚庄王带兵围攻郑国,三个月后,郑国投降,楚军准备回国。此时,晋国前来救援郑国的大军赶到。晋军统帅为新上任的荀林父,副帅为先縠。荀林父见郑国和楚国已经议和,便想着收兵回国。

不过先縠并不同意撤兵,他对荀林父说:“晋国以作战英勇出名,所以才会称霸诸侯。如果这个时候撤兵,就是胆小懦弱的表现。你们撤退吧,我是宁死不退的。”于是,他自己带着一小部分军队渡过黄河,追击楚军去了。

楚国大臣伍参主张迎战,令尹孙叔敖主张议和。孙叔敖说:“我们之前攻打了陈国,又刚刚攻打了郑国,该休息休息了。如果和晋军作战而无法取得胜利,是否要吃掉伍参的肉呢?”伍参反驳说:“如果我们胜利了,你就是一个没有谋略的人。如果我们失败了,我的肉也是在晋军那里,你怎么能够吃得到?”

楚庄王还是决定撤兵回国。伍参再次对楚庄王进言:“晋军主帅是新任命的,还不能真正号令士兵。副帅先縠是一个刚愎自用、不仁不义之人,他必定不会听从荀林父的命令。副帅是这个样子,晋军士兵又该听从谁的号令呢?这一次交战,晋军必败。再者说,您是一国之君,晋军主帅只是个臣子,一个君主被敌人的臣子吓跑,您以后又该如何面对臣民呢?”

后来,楚庄王听从伍参的建议,领兵出战,最后楚国大胜。

【刚愎自用成语应用】

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。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。——茅盾《子夜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