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庭抗礼的意思,分庭抗礼的故事

时间:2024-11-25 00:35:07

【分庭抗礼的拼音】fēn tíng kàng lǐ

【分庭抗礼的意思】

原指宾客和主人分别站在庭院的两旁相互行礼,以示平等对待,不相上下。后比喻地位、财力相当,彼此平起平坐或彼此相互对立。

抗原作“伉”(kàng)。原意指宾主相见,分别站在庭的两边,相互行礼。而今形容地位平等,彼此对等的关系。

【出处】

战国·庄周《庄子·渔父》。

分庭抗礼的意思,分庭抗礼的故事

【分庭抗礼的故事一】

有一天,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们,在树林之中休息。弟子读书,孔子弹琴。这时有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父坐在树林的另一头,侧耳恭听孔子的演奏,他招手叫子贡、子路到他面前,问道:“这位弹琴的人是谁呀?”

“我们的先生,鲁国的君子,主张仁爱的孔子呀!”

“哦,是这样,”渔父微微一笑,“恐怕是劳累身心、危害纯真天性,偏行仁爱呀……”说完,转身朝河岸走去。

子贡急忙把这位渔父说的话报告孔子,孔子放下琴猛然站起身子,惊喜地说:“这位是圣人呀,快去追他!”

孔子快步赶到河边,尊敬地向渔父拜了两拜,说:“我从小读书求学,到如今已经69岁了,还没有听过高深的教导,怎敢不虚心地请求您的帮助呢?”

渔父说:“真者,精诚之所至也。不精不诚,不能动人,故强哭者虽悲不哀,强怒者虽严不威,强亲者虽笑不和。真悲无声而哀,真怒未发而威,真亲未笑而和。真在内者,神动于外,是所以贵真也。”

孔子听得津津有味,末了,谦卑地对渔父说:“遇见先生真是幸运,我愿意做您的学生,得到您的教授,请告诉我您的住址行吗?”

渔父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,跳上小船,独自划船走了。这时,孔子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渔父的船影,一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儿,才惆怅地上了车子。

子路问孔子说:“我跟您驾车子已经很久了,还没见过像渔父这样傲慢的人。就是天子、诸侯、大夫同您见面,也都是分庭抗礼、平起平坐的,而您还带有自尊的神色呢!可今天那个渔父撑着船篙,漫不经心地站着,您却弯腰弓背,先拜后说话,未免太过分了吧?”

孔子说:“子路呀,你真是难以教化呀,你那个鄙拙之心至今未改!遇年长的人不敬是失礼,遇贤人不尊是不仁,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。今天这位渔父,是懂得大道理的贤人,我怎能不敬他呢?”

【分庭抗礼的故事二】

有一次,孔子和他的弟子在杏树下休息。弟子们在一边各自读书,孔子则在树下抚琴。快弹奏完曲子的时候,走来了一位白头渔翁。这渔翁就坐在孔子不远处,左手抱着自己的膝盖,右手托着下巴,仔细听孔子的弹奏。一曲终了,渔翁摆了摆手,召来了子贡和子路,问:“那个弹琴的是什么人呢?”

子路回答说:“我们的老师,鲁国著名的学者孔夫子呀。”渔翁又问道:“这个孔姓之人是做什么的?是在君主或者是王侯那里做事吗?”子路无法回答。子贡说道:“老师并不为官。他主张仁义,推行礼乐,对上忠于君主,对下教化百姓,这便是他所行的事情。”渔翁听后,叹息说:“他的做法,真是摧残人心,劳乏筋骨,也危害了自己的真性,他离大道可是太远了。”说完便离开了。

子贡立即将此事告诉给孔子,孔子听后说:“这是个圣贤之人啊!”于是他赶忙追了过去,见渔翁正要划船离开,孔子急忙摆手说:“先生请留步,孔丘求学访贤多年,现在已经69岁了,还从未受到过高人指点。而今有幸遇到了先生,还希望先生不吝赐教。”

渔翁也不客气,他说:“天子、诸侯、大夫、百姓,如果这四者都可以摆正自己的位置,做到自己的本分,天下自然就能够整理好;如果乱了次序,无法尽职尽责,天下就会动乱。而你对上没有君侯的职位,对下也没有臣子的本分,却独自尊崇礼乐,制定人伦,想要以忠信、礼乐来教化百姓,岂不是有些不自量力了吗?”

孔子接着问道:“您说我危害了自己的真性,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什么是真性呢?”渔翁回答说:“真性,就是本性。所谓强哭者悲而不哀,强怒者严而不威,强亲者笑而不和;真哭哀而无声,真怒戚而无色,真亲和而无笑。真性体现在人间情理上,侍奉亲人则慈孝,侍奉君主则忠贞,饮酒则欢乐,处散则悲哀,一切都自然而然。”孔子听后,如同发现了丢失的珍宝般,很是喜悦,他虔诚地对渔翁说:“我愿意做您的学生,不知先生家住何处?”渔翁笑了笑,没有回答,随即便乘船离开了。

渔翁离开后,孔子久望着他的背影。此时,子路有些不满地说:“我跟随您这么多年,头一次见到这么傲慢的人。以前即便是和天子诸侯见面,也是分庭抗礼。而今您对这个渔翁却谦卑有加,真是不可理解。”

孔子有些生气地说:“仲由(子路),你真是难以教化啊,看到长者不敬是为失礼,遇到贤者不尊是为不仁。失礼不仁就是祸乱的根源啊。这位老者是一个精通事理的贤人,我又如何和他分庭抗礼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