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分崩离析的拼音】fēn bēng lí xī
【分崩离析的意思】
形容国家或集团等分裂离散,不能保持团结统一。
四分五裂。形容一个国家、团体等分崩瓦解。
【出处】
春秋·孔丘弟子《论语·季氏》。
【分崩离析的故事一】
春秋末期,季氏把持着鲁国的朝政,要征伐鲁国的附庸国颛臾。一天,辅佐季氏的冉有、子路告诉孔子说:“先生,季氏对颛臾国发兵讨伐了……”
孔子说:“我看这是你们的过错!”
冉有辩解说:“这是季氏自己的主意,我们两人本来是不赞成的……”
孔子说:“盲人遇到了危险,他的助手不去搀扶,那么还要助手干什么?你们是季孙氏的辅佐人,为什么让他这样做?”
冉有说:“颛臾的城池坚固,力量很强,而且离季孙氏的邑地又近,不趁早将它征服,日子久了会给季氏留下祸患呀!”
孔子狠狠地斥责说:“不承认自己贪婪无厌,硬要找个借口,这是最叫人讨厌的。你们二人辅佐季氏,不能够使用仁德让远方的人归服,又不能使国内和平团结,国家支离破碎而不能保全,反而想在国内使用武力征伐。我看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国,而是在鲁国国内吧!”
“分崩离析”就是出自此处,原文是:“今由与求也,相夫子,远人不服,而不能来也;邦分崩离析,而不能守也;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吾恐季孙之忧,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。”
【分崩离析的故事二】
春秋时期,鲁国大夫季康子权势很大,甚至已经超过了君主鲁哀公。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,季康子想要吞并颛臾(zhuān yú)这个小国家。
当时,孔子的学生子路和冉有都是季康子的谋臣,他们二人认为很难劝服季康子,于是便向老师孔子求救。孔子认为是冉有的主意,冉有回答说:“这是季康子的主意,我和子路二人想要劝阻他。”
孔子说:“既然你们是季康子的谋臣,确实要想尽办法制止他。”
冉有接着说:“不过,颛臾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,如果现在不攻打的话,恐怕以后也会是个祸患。”
孔子说:“你这可就说错了。治理一个国家,不必去忧虑土地、人口有多少,而是应该去考虑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方法。百姓安居乐业,国家就会越来越富强。这个时候再用仁义礼乐来吸引远处的百姓,也让远处的百姓安居乐业。你们二人现在辅佐季康子,却让远处的百姓离心而不愿归附,百姓心有异议而不和,国家分裂而无法集中。自己的国家都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,还想着用武力去攻打颛臾。季康子的麻烦恐怕不是颛臾,而是在萧墙之内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