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草惊蛇的意思,打草惊蛇的故事

时间:2023-11-03 15:19:03

【打草惊蛇的意思】

打草时惊动了伏在草中的蛇。比喻做事不严密,反被对方察觉了。

打草惊了草丛里的蛇。原比喻惩罚了别人而使自己也有所警觉。后多比喻做事不谨慎,反使对方有所戒备。

原意是打草惊动了草丛里的蛇。指惩戒了甲而使得乙有所警觉。后来多指做事情不谨慎,而让对方有所戒备。

原指打击这人却使另外的人受到了惊吓。现比喻行事不周密,使对方有了防备。

【出处】

宋·郑文宝《南唐近事》:“王鲁为当涂宰,颇以资产为务,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,鲁乃判曰:‘汝虽打草,吾已惊蛇。’”

打草惊蛇的意思,打草惊蛇的故事

【打草惊蛇的故事一】

在南唐时候,有个叫王鲁的人,做着当涂县的县令。他大肆搜刮民财,贪赃枉法。县衙里的官吏看见县令这样做,也学他的样子,对百姓敲诈勒索,作恶多端。

一天,百姓联名写了一份状子,控告县衙主簿营私舞弊,贪赃受贿。状子递到县令王鲁手上。王鲁一看,吓得浑身打战。因为状子上写的虽然是主簿的罪状,然而那些违法事件没有一宗与他无关。他预感到大祸临头。

王鲁一边翻看案卷,一边琢磨对策。如果受理此案,再往深查,那他自己便暴露无遗了。但又不能置之不理,否则,百姓还要上告。他就提笔在案卷上批了八个字:“汝虽打草,吾已惊蛇。”

意思是说:你们虽然告发的是我的属下主簿,可是我已经感到事态的严重了,就像打草时候惊动了草里边的蛇一样啊!

【打草惊蛇的故事二】

南唐时期,当涂县有个贪得无厌的县令叫王鲁。只要有利可图,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,颠倒黑白,做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。他的属下见上司如此,也都学着到处敲诈勒索、搜刮民财。老百姓恨透了这批狗官,总盼着有机会好好惩治他们,出出心中的怨气。

有一次,朝廷派官员下来巡察。当涂县的老百姓联名写了状子,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、贪污受贿。状子首先递到王鲁手上,他从头到尾略看一遍,不由吓得心惊肉跳,直冒冷汗。原来,老百姓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,都和王鲁曾干过的坏事类似,甚至有许多坏事跟他有牵连。他越想越害怕,这样下去,老百姓很快就会控告自己,万一被朝廷知道了,调查自己在当涂县的胡作非为,岂不是要大祸临头啊!王鲁心惊胆战,不由得拿笔在案卷上写道:“汝虽打草,吾已惊蛇。”写完便瘫坐在椅子上。

【打草惊蛇的故事三】

唐朝时期,有一个叫王鲁的小官,收受贿赂,不守法纪。有一次,有人给衙门呈递了一纸诉状,上面控诉王鲁的部下接受贿赂,违反纪律。王鲁看了看诉状上的罪名,和他平日行为一模一样。王鲁边看边说:“这明明说的就是我呀。”

王鲁越思量越害怕,都不知道该如何批这个诉状了,最后在状子上写了八个字:“汝虽打草,吾已蛇惊。”意思是说,你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打草,但是我却如同躲在草丛里面的蛇一样,受到了惊吓。

最后,王鲁以等待上级处理为由,搪塞过去了。

【打草惊蛇的故事四】

南唐有个叫王鲁的人,他在当涂县任县令时,贪赃枉法,到处搜刮钱财。

一次,有人状告王鲁手下的主簿贪污受贿。看到状纸上列举了主簿的一条条罪状,王鲁不由得心惊肉跳。因为这些罪行和他自己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辙。他一边看状子一边吓得浑身发抖,感觉好像告的就是他自己似的。

等看完状子,该进行批示时,王鲁不由自主地在上面写了这么几个字:“汝虽打草,吾已惊蛇”。意思是说,状告主簿的状子揭露了他贪赃枉法的丑事,就好比是有人打草,却惊动了躲在草里的蛇。

【打草惊蛇成语应用】

空自去“打草惊蛇”,倒吃他做了手脚,却是不好。——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