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不血刃的意思,兵不血刃的故事

时间:2024-11-24 23:08:04

【兵不血刃的拼音】bīng bù xuè rèn

【兵不血刃的意思】

兵:兵器。刃:刀锋。兵器上没占血迹。形容军事进展顺利,不战而胜。

兵器上没有沾到血。形容战斗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取得了胜利。

【出处】

战国·荀况《荀子·议兵》、三国·蜀汉·诸葛亮《诸葛亮集·为后帝伐魏诏》。

兵不血刃的意思,兵不血刃的故事

【兵不血刃的故事一】

《荀子·议兵》篇中称颂上古时代的几次正义战争:尧伐 兜,舜伐有苗,禹伐共工,汤伐夏,文王伐崇,武王伐纣。荀子说:“他们皆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,故近者亲其善,远方慕其德,兵不血刃,远迩来服(远近都来归顺)。”

三国时,蜀国丞相诸葛亮为后主刘禅起草的关于讨伐魏国的一篇诏书中,也说到这句话,并且也以汤伐夏、武王伐纣为例,说:“王者之兵,有征无战,尊而且义,莫敢抗也。故鸣条之役,军不血刃(商汤在鸣条地方最后战胜夏桀),牧野之师,商人倒戈(周武王在牧野一战取得了彻底打败商纣的决定性胜利)。”文中所谓“军不血刃”,跟“兵不血刃”的意思完全相同。

【兵不血刃的故事二】

郭默是东晋时期的屯骑校尉,作战骁勇,勇猛无比。但他生性骄横跋扈,谁都不放在眼里。有一次,他因为私怨杀掉了平南将军刘胤。之后,竟然还大胆地伪造诏书,污蔑刘胤造反。宰相王导虽然深知其中原因,但害怕朝廷没有力量惩戒他,最后不仅没有问罪,反而还升了他的官职。

名将陶侃得知这件事情后,一边给王导写信,一边上书朝廷,希望可以依法惩处郭默。信中有这么两句话:“郭默杀害了州官,于是就升任他为州官;如果他杀害了宰相,难道也要让他做宰相吗!”

王导被这两句话深深触动,于是决定让陶侃带兵征讨郭默。郭默知道陶侃作战勇猛,很是厉害,又听说他亲自前来讨伐,心中万分着急,便想着先离开江州避难。不过,陶侃行军神速,郭默还没来得及行动,陶侃就已经兵临城下了。郭默想要依托城池固守,但又深知自己并不是陶侃的对手,担心城破之后自身性命难保;但如果开城投降,又害怕朝廷会治他一个杀人罪,左右为难,不知如何是好。

郭默手下的一个将领见大势已去,便背叛了郭默,合伙将他逮捕后开城投降。最后陶侃不战而胜,兵不血刃地夺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,平定了这次叛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