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抱薪救火的拼音】bào xīn jiù huǒ
【抱薪救火的意思】
抱着柴草去救火,使火烧越大。形容采用错误的办法去解决问题,会使问题越变越大。
薪:柴草。抱着柴草去救火。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,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。
抱着柴火去救火,只会让火越烧越大。指消除灾祸时选用了一种错误的方法,因而使灾祸越来越大。这也告诉我们处理事情之前,要先弄清楚事情的本质,然后再选用正确的方法解决,以免问题更加严重。
薪:柴草。
抱着柴草去救火。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祸害,反而使祸害扩大,变得更加严重。
【出处】
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魏世家》:“且夫以地事秦,譬犹抱薪救火,薪不尽,火不止。”
【抱薪救火的故事一】
战国时,魏国接连遭到秦国的侵略,几次割地求和,失去了许多城池,先后牺牲了20多万士兵。
有一个名叫段干子的魏将,被秦军强大的攻势吓破了胆,建议魏安釐王把南阳割让给秦国,以换取和平。安釐王眼见都城大梁难保,只得听从了他的建议,向入侵者再一次屈膝求和。
这事被苏代知道了,他主张魏国应与其他五国联合起来,共同抵抗强秦,坚决不赞成割地求和的投降政策。他对魏安釐王说:“秦王贪得无厌,你越是让他,他就越来欺负你。现下,大王想用土地来换取和平,依我看求得的只能是片刻之安。只要你的土地还没割让光,他就会不断提出新的领土要求。这就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(抱薪救火),火遇柴草,会越烧越旺,只要柴草还有,火就熄灭不了。”
【抱薪救火的故事二】
战国末期,秦国向魏国连续几次发动大规模侵略,魏军屡战屡败,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。第二年,魏王接受群臣的意见,打算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做代价,向秦王求和。谋士苏代坚决反对说:“大王,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,才让您去卖国求和,根本不为国家着想。您想,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,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,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。用土地去讨好秦国,不就等于抱着柴草去救火吗?柴草烧不完,火就永远不会熄灭!”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,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,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,把魏国的大片土地割让给了秦国。
【抱薪救火的故事三】
战国末期,秦国三次攻打魏国,魏国不仅丧失了很多领土,民众也伤亡惨重。
有一次,秦国再次出兵攻打魏国,魏国请求韩国、赵国相助,但终因兵力薄弱而被打败。大将段干子建议将南阳地区让给秦国,希望以此缓和两国局势。战略家苏代极其反对,说:“秦国的目的是要吞并魏国,一个小小的南阳并不能满足秦国的野心,这就好比抱着柴火去救火,柴火烧不完,火是不会灭的。”
魏王不听,还是将南阳地区送给了秦国。最后,果真如苏代所说,南阳根本满足不了秦国的胃口,秦国依然带兵攻打魏国,侵占魏国的城池,最后灭掉了魏国。
【抱薪救火的故事四】
战国后期,魏国受日益强大的秦国侵略,连连战败,被秦国占去了很多土地。当秦国再次出兵,逼近魏国都城大梁时,魏王见魏军接连败北,形势危急,心中十分恐惧,坐卧不安。大臣段干子劝魏王将南阳割让给秦国,以求秦国罢兵,换取暂时的和平。
主张合纵抗秦的谋士苏代劝阻魏王说:“侵略者都贪得无厌。把土地割让给秦国以求和平,就好比抱着柴草去灭火,柴不烧完,火是不会灭的。魏国的土地不割完,秦国的进犯就不会停止。只有联合其他国家合力抗秦才是真正的出路。”
但是魏王没有听从苏代的意见,还是割让了南阳,向秦国求和。
魏国最终为秦国所灭。
【抱薪救火成语应用】
若听诸葛亮之言,妄动甲兵,此所谓抱薪救火也。——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