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食周粟的意思,不食周粟的出处故事

时间:2024-11-24 03:17:01
不食周粟的意思:“不食周粟”来比喻坚守气节,宁愿死去也不承认新的政权。不食周粟的出处:不食周粟,出自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,而伯夷、叔齐耻之,义不食周粟,隐于首阳山,采薇而食之。”

不食周粟的意思:“不食周粟”来比喻坚守气节,宁愿死去也不承认新的政权。

不食周粟的出处:不食周粟,出自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,而伯夷、叔齐耻之,义不食周粟,隐于首阳山,采薇而食之。”

不食周粟的意思,不食周粟的出处故事

【不食周粟的故事】

殷商末年,殷王朝的附属国——孤竹国的国君有三个儿子,国君最喜欢三儿子叔齐,想立他为太子。但当时规定长子做太子,继承君位,国君觉得很为难。

国君生病死去,大臣们尊重国君的遗愿,让三儿子叔齐继位。叔齐和大哥伯夷感情很好,伯夷一再劝说叔齐继位,并坚持说这是父亲的遗命,两人争让不下,伯夷索性逃走了事。

叔齐并不因为伯夷逃走就继承了王位。他认为自己是老三,还是不能继位,于是他也逃走了,国人只好把老二立为国君。

叔齐在外历尽艰险,终于找到了伯夷,两人投奔到周国的西伯那里,西伯知道了两人的身份和来历后,非常高兴,把他们留了下来。

不久,西伯死去,继位的姬发让将士们穿上孝服出征,摆出一副讨伐殷商的架势。伯夷和叔齐知道这情况后,不顾一切地拦住武王的马车劝谏道:“父亲死了不好好安葬,却要去打仗,这能说是孝吗?你是臣子,却去攻打君王,这能说是仁吗?”

话音刚落,武王的左右举起长斧,要把他们杀死。辅佐武王的姜太公赶紧拦住,对武王说:“他俩是孤竹国君主的儿子,虽然反对我们出征,但作为纣王的臣子,算是尽了义,还是放他们走吧。”武王点头同意,大军继续行进。其实,武王这次东进只是一个试探,到了黄河渡口孟津就回来了。

两年后,武王兴兵伐殷,纣王自焚而死。伯夷、叔齐认为武王这样做是不对的,不愿再奉他为主子,便来到人烟稀少的首阳山隐居。

两个老头不愿当周朝的臣民,也不愿吃周人地里长出来的粮食。他们下定决心,只吃山上的野菜野果度日。

野菜野果难以使他们填饱肚子。碰到冬天,他们的日子更难过。一次他俩在山上找薇菜(一种野菜),遇到当地的妇女,那妇女劝他们下山找些粮食吃,两人表示不吃周人地里长出来的粮食。那妇女讥笑说:“现在普天下都是周天子的土地,你们采的薇菜,不也是周人山上长出来的吗?既然薇菜可以吃,那么粮食为什么不能吃呢?”

两人回答不上,讪讪地走了,便歌唱道:

“登那座西山,

采集那些薇菜。

以强暴替代强暴,

还不知自己错了。

神农、虞舜和夏的时代再也没有了,

我们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归宿呢?

哎呀,死吧,

命运注定我们要在这里死去。”

不久,这两个在首阳山采薇度日的老头活活饿死了。

后来,人们用“不食周粟”来比喻坚守气节,宁愿死去也不承认新的政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