颐指气使的意思,颐指气使的出处故事

时间:2023-10-31 21:59:02
颐指气使的意思:颐指,动下巴示意,指挥别人;气使,用神情气色支使人。“颐指气使”,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,后来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时的傲慢态度。颐指气使的出处:颐指气使,出自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昭宣帝天佑二年》:“见朝士,皆颐指气使,旁若无人。”

颐指气使的意思:颐指,动下巴示意,指挥别人;气使,用神情气色支使人。“颐指气使”,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,后来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时的傲慢态度。

颐指气使的出处:颐指气使,出自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昭宣帝天佑二年》:“见朝士,皆颐指气使,旁若无人。”

颐指气使的意思,颐指气使的出处故事

【颐指气使的故事】

唐朝末年,政治腐败,各地的割据势力互相攻杀,国内动乱不堪。

节度使朱温在镇压黄巢起义军之后,以汴州为中心,逐渐占领中原的广大地区,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。

李振是朱温的心腹谋士,生性残暴,为人阴险。他年轻时几次参加进士考试,都未被录取,因此对朝廷怀恨在心。

公元900年,宦官刘季述发动政变,废黜昭宗,立太子李裕为帝。然后,他派人去汴州请朱温支持自己。李振为朱温出了一个主意,让朱温借此消灭宦官的实力,以便控制朝廷。

朱温采纳了李振的意见,让他去长安联络宰相崔胤,争取得到崔胤的支持,崔胤同意了朱温的请求。不久,崔胤带兵冲进宫中,杀了刘季述,恢复了昭帝的帝位。朱温因此被封为梁王,从此对李振更加信任。

李振小人得志,趾高气扬,目中无人,颐指气使。每次他到洛阳,总要把自己看不顺眼的人除掉,因此,朝臣们在背后称他为“鸱枭”。

公元905年,朱温把三十多名大臣降职贬往外地。李振想起自己过去屡试不第,把满腹怨气都发泄在这些大臣身上,给他们扣上莫须有的罪名,全部投入黄河淹死。

颐指,动下巴示意,指挥别人;气使,用神情气色支使人。“颐指气使”,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,后来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时的傲慢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