置之度外的意思:“置之度外”这一成语,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,也用来形容不把事情放在心上。放在一边,不作考虑,不把它放心上。置:放。度:考虑。置之度外的出处:置之度外,出自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帝积苦兵间,以嚣子内侍,公孙述远据边陲,乃谓诸将曰:‘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。’”
置之度外的意思:“置之度外”这一成语,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,也用来形容不把事情放在心上。放在一边,不作考虑,不把它放心上。置:放。度:考虑。
置之度外的出处:置之度外,出自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帝积苦兵间,以嚣子内侍,公孙述远据边陲,乃谓诸将曰:‘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。’”
【置之度外的故事】
西汉末年,刘秀起兵打败了王莽的新朝,又镇压和收编了河北、山东一带的农民起义军,在洛阳建立东汉王朝,做了皇帝。此时天下还没有完全统一,东方皇帝刘永、蜀中皇帝公孙述、燕王彭宠、齐王张步、五郡大将军窦融、西州大将军隗嚣都是重要的割据势力。有的拥有重兵,占据州郡,要和光武帝争夺天下;有的表面上表示臣服刘秀,仍保留实力,和中央对峙,待机而动。
光武帝胸怀大志,决心要统一全国。于是,他搜罗人才,争取民心,把刘永、李宪、卢芳、彭宠、张步、董宪等一个个相继灭掉。
五郡大将军窦融审时度势,知道刘秀统一已是大势所趋,急忙归附了光武帝。这样,最后只剩下西州大将军隗嚣和占据蜀中的公孙述了。
不久,光武帝派使者来歙劝隗嚣臣服,隗嚣见光武帝兵势强盛,心中不情愿臣服,只是表面上答应。为了让光武帝相信自己是真的臣服,他把大儿子隗恂送到洛阳做人质。
公元30年,光武帝平定了中原,环顾天下形势,认为天下大局已定,隗嚣和公孙述已不足为患,便和众将议论,说:“隗嚣和公孙述这两个人,已经没有力量阻挡我统一全国了,我可以不把他俩放在心上了!”过了几年,光武帝又出兵征伐隗嚣和公孙述,把这两股割据势力全部消灭,中国得到了统一。
后来,“置之度外”这一成语,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,也用来形容不把事情放在心上。放在一边,不作考虑,不把它放心上。置:放。度:考虑。
【置之度外成语故事】
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,国内并没有完全统一,许多割据势力仍然存在,威胁着东汉的政权。为统一全国,刘秀招贤纳士,争取民心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全国政局已经基本统一,只剩下陇西的隗嚣和巴蜀的公孙述还在负隅顽抗。后来,刘秀派人劝说隗嚣归顺朝廷。隗嚣觉得实力比不上东汉朝廷,就表面上向刘秀称臣,并且把儿子送到洛阳当人质。
刘秀分析天下形势后指出,隗嚣既然把他的儿子送来作人质,那么他一定不会再胡作非为。公孙述处于西南边疆,基本上失去了与东汉政权争斗的资本,因此天下大局已定。他说:“隗嚣和公孙述已经失去了和我对抗的实力,所以我可以不把他们放在心上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