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力而行的意思:“量力而行”这个成语来指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行事,不要勉强。形容做事情要考虑自己能力的大小。量:估量,考虑。量力而行的出处:量力而行,出自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“力能则进,否则退,量力而行。”
量力而行的意思:“量力而行”这个成语来指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行事,不要勉强。形容做事情要考虑自己能力的大小。量:估量,考虑。
量力而行的出处:量力而行,出自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“力能则进,否则退,量力而行。”
【量力而行的故事】
春秋初期,郑国一度是各诸侯国中比较强盛的国家,郑庄公总想对外扩张,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实力。
于是,郑庄公借口许庄公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,联合齐、鲁两国共同出兵讨伐许国。三国军队在许国国都的城下会师。弱小的许国不是联军的对手,很快就被攻破,许庄公仓皇出逃。
三国商量如何处置许国。齐侯说把许国交给鲁国管辖,但鲁隐公不同意,齐侯便说:“讨伐许国是郑国的主张,而且郑国出力也最多,那就把许地划归郑国吧!”
郑庄公假意推让一番才接受了齐侯的提议。郑庄公把许国分成东西两部分:东面交给许国的大夫百里,由他辅助许庄公的弟弟许叔管辖;西面则由自己手下的大夫孙获掌管,实际是监视东面的许叔。
安排完毕,郑庄公对百里说:“上天是借我的手来惩罚许国,可我连自己的亲弟弟都管不好(庄公的弟弟共叔段谋反,事败外逃),我怎么又能长久的管好许国呢?”庄公提起自己的弟弟,是为了表示他不会把许国占为己有的。
《左传》评论郑庄公这一举动说:“郑庄公于是乎有礼……许无刑而伐之,服而舍之,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,相时而动,无累后人,可谓知礼矣。”
这段话赞扬了郑庄公因许国不合法度而征讨它,许国降服了就谅解它,并根据各人的品德行为作出安排,也能按自己力量的大小来处理事情,这些都是合乎“礼”的表现,但这段评论是不正确的,没有看清郑庄公佯推假让的实质。
后来,人们就用“量力而行”这个成语来指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行事,不要勉强。形容做事情要考虑自己能力的大小。量:估量,考虑。
【量力而行成语故事】
春秋时期,郑国国君郑庄公联合齐、鲁两国,以许国对周天子不敬为名,大举进攻许国,以达到称霸中原的目的。许国自然抵挡不住三个国家的大军,所以很快便被打败了,许国的国君许庄公逃往国外避难。
郑、齐、鲁三个国家获胜后,如何处理许国成为他们面临的难题。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,最后齐釐公以郑国在这次战争中贡献最大为名,建议把许国交给郑国管理。这个提议正中郑庄公的下怀,郑庄公讨伐许国的目的就是要占领许国。郑庄公虽然很高兴,但还是很讲究礼数,故意推让了一番,最后才提议把许国分成东西两部来管辖。
《左传》评论这件事时说到:“郑庄公的做法符合礼法,他依据自己的力量来处理事情。根据时机行动,不连累到后人,这样做真是懂得礼法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