矫枉过正的意思:矫:矫正,扭转。枉:弯曲。把弯的东西扳正,又歪到了另一边。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。后来,“矫枉过正”这一成语,用来形容纠正偏差时过了头,陷入另一种偏差。词性:贬义近义词:过犹不及矫枉过正造句:你在进行调整的过程中,要反复试验,避免矫枉过正。矫枉过正,出自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“逮至清世,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。”
【矫枉过正的意思】
矫:矫正,扭转。枉:弯曲。把弯的东西扳正,又歪到了另一边。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。
后来,“矫枉过正”这一成语,用来形容纠正偏差时过了头,陷入另一种偏差。
【矫枉过正的出处】
矫枉过正,出自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“逮至清世,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。”
【矫枉过正的词性】
词性:贬义
近义:过犹不及
反义:恰到好处、适可而止
词性:贬义
矫枉过正的近义词:过犹不及
矫枉过正的反义词:恰到好处、适可而止
【矫枉过正造句】
你在进行调整的过程中,要反复试验,避免矫枉过正。
【矫枉过正的故事】
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后,分封了大大小小八百多个诸侯国,进行分国治理,以维护周王朝的统治。但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各诸侯国之间争权夺利,互相征伐,矛盾日益激化。到了东周末年周赧王时,周王朝已经名存实亡。
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统一中国,建立了秦王朝,废除了分封制度,分天下为三十六郡,由中央派出官吏治理,加强了中央集权。但是,由于秦始皇和秦二世实行暴政,最终爆发了农民大起义,秦王朝覆灭。
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初,认为秦王朝之所以灭亡,是因为没有分封诸侯,所以就恢复了分封制,大封功臣为异姓诸侯王。但后来诸侯王纷纷叛乱,刘邦只得东征西讨,将异姓诸侯王逐个消灭。
刘邦又大封同姓诸侯王,希望他们能服从中央领导,巩固汉王朝的统治。这些诸侯王受封以后,骄横跋扈,有些大的诸侯王甚至拥有几十座城池,一切礼仪制度都和中央一样,甚至想夺取帝位。直到汉武帝经过“削藩”,把大的诸侯国分成几个小的诸侯国,才逐步巩固了中央集权。
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撰写《汉书》中,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,评论说:西汉初年恢复分封制,那些大的诸侯王国跨州连郡,气焰不可一世,中央对他们也无可奈何,这是刘邦错误理解秦王朝覆灭的原因,矫枉过正所致。
【矫枉过正的成语故事】
西汉建立初期,刘邦认为秦王朝之所以灭亡,是因为没有分封诸侯,处境孤立。所以他把国家的土地分封给皇族和有功之臣,实行封建制。但是矫枉过正。后来,这些藩王的势力越来越大,中央无法管控,还有些藩王觊觎皇位,准备谋反。后来,汉景帝找借口削了几个诸侯的封地,想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掌控。但是各地藩王很不高兴,就展开了反击。因此历史上出现了“七国之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