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屈不挠的意思:屈:屈服。挠:弯曲。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,十分顽强。后来,“不桡不诎”成了“不屈不挠”,指在困难或恶势力面前不屈服,不低头。词性:褒义近义词:百折不挠、坚忍不拔不屈不挠造句:虽然几经波折,但是经过不屈不挠的谈判,他们终于拿到了这份合同。不屈不挠,源于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乐昌笃实,不桡不诎。”
【不屈不挠的意思】
屈:屈服。挠:弯曲。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,十分顽强。
后来,“不桡不诎”成了“不屈不挠”,指在困难或恶势力面前不屈服,不低头。
【不屈不挠的出处】
不屈不挠,源于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乐昌笃实,不桡不诎。”
【不屈不挠的词性】
词性:褒义
近义:百折不挠、坚忍不拔
反义:奴颜婢膝、卑躬屈膝
词性:褒义
不屈不挠的近义词:百折不挠、坚忍不拔
不屈不挠的反义词:奴颜婢膝、卑躬屈膝
【不屈不挠造句】
虽然几经波折,但是经过不屈不挠的谈判,他们终于拿到了这份合同。
【不屈不挠的故事】
汉成帝建始三年秋天,传言说国都长安洪水将至,一时间,人心惶惶,城中大乱。汉成帝听说后,忙召集群臣商议。成帝的舅父、大将军王凤没有得到确实的消息,就相信传言,劝皇上、太后和妃子们到船上去,叫吏民们到城楼上去,大臣们都表示同意。
可是,宰相王商坚决反对,认为大水不可能在一天之内淹没全城,肯定是谣言,劝皇上不要冒冒失失地命令官吏和百姓们上城楼,这样百姓一定会更加惊慌。
过了几天,长安城恢复了往常的平静,发大水之说根本是无稽之谈。成帝见王商能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,而不受别人影响,对他非常赞赏;而对王凤听信谣言、惊慌失措的行为很不满意,王凤因此对王商怀恨在心。
又有一次,王凤的亲戚杨肜在琅琊任太守时,因为治理无方,大失民心,王商得知后,不顾王凤的再三求情,还是奏请皇上罢免了杨肜的官职。王凤对王商更是恨之入骨,欲除之而后快。
于是,王凤就经常在成帝面前诬陷王商,日积月累,诬陷也成了事实,成帝罢了王商宰相的职务。
《汉书》的作者班固评论说:“王商为人朴实、性格不屈不挠,因此招惹了不少冤家,最后终于丢了官。”
【不屈不挠的成语故事】
王商是汉成帝时期的宰相,他为人正直。一年,忽然有传言说京城要发大水,整个长安城都会被吞没。百姓们听到之后,争相逃命,大臣们也惊慌失措,建议汉成帝赶紧撤离。只有王商坚决反对,他认为大水不会突然到来,这一定是谣传。在这个关键时期,一旦撤离会使人心更加慌乱。过了一段时间,城里并没有发大水,谣言不攻自破。汉成帝对王商力排众议非常赞赏。后来,王商罢免了玩忽职守的琅琊太守杨彤,得罪了杨彤的亲戚大将军王凤,因此遭到了王凤的陷害,被罢免了宰相职务。但是公道自在人心,班固评价王商说他为人公正,不屈不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