赴汤蹈火的意思,赴汤蹈火的近义词,造句,成语故事

时间:2023-10-30 18:19:02
赴汤蹈火的意思:赴:去,走向。汤:开水。蹈:踩。指投入沸水,踏上烈火。比喻奋不顾身,不避艰险。后来,成语“赴汤蹈火”用来形容不畏艰险,奋勇向前。奔向滚烫的沸水,踩着炽热的烈火。比喻不畏艰险,奋勇向前。赴:奔向;汤:滚烫的开水;蹈:踩。词性:中性近义词:出生入死、冲锋陷阵赴汤蹈火造句:战士们都做好了赴汤蹈火的准备,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冲出敌人的包围圈。赴汤蹈火,出自晋朝嵇康所著的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汤蹈火。”

【赴汤蹈火的意思】

赴:去,走向。汤:开水。蹈:踩。指投入沸水,踏上烈火。比喻奋不顾身,不避艰险。

后来,成语“赴汤蹈火”用来形容不畏艰险,奋勇向前。奔向滚烫的沸水,踩着炽热的烈火。比喻不畏艰险,奋勇向前。赴:奔向;汤:滚烫的开水;蹈:踩。

【赴汤蹈火的出处】

赴汤蹈火,出自晋朝嵇康所著的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汤蹈火。”

【赴汤蹈火的词性】

词性:中性

近义:出生入死、冲锋陷阵

反义:贪生怕死、临阵脱逃

词性:中性

赴汤蹈火的近义词:出生入死、冲锋陷阵

赴汤蹈火的反义词:贪生怕死、临阵脱逃

【赴汤蹈火造句】

战士们都做好了赴汤蹈火的准备,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冲出敌人的包围圈。

赴汤蹈火的意思,赴汤蹈火的近义词,造句,成语故事

【赴汤蹈火的故事】

嵇康,字叔夜,晋朝人,曾与山巨源,即山涛等七人一起游玩于山林,世人称之为“竹林七贤”。

司马氏专权后,嵇康不满司马氏的统治,隐居山阳。山巨源后来在朝廷中做了官,嵇康从此看不起他。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迁至散骑常侍时,想请嵇康出来担任他原来的吏部侍郎官职,遭到嵇康的坚决拒绝。

不久,山巨源收到了一封信,拆开一看,是嵇康写给自己的一封绝交信,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。

嵇康在信中列举老子、庄子、柳下惠、东方朔、孔子等先圣,说自己“志气可托,不可夺也”,倾慕尚子平、台孝威,不涉经学,淡泊名利。鹿是很难被驯服的,如果把它羁绊束缚起来,那它必定狂躁不安,即使赴汤蹈火,也不在乎;哪怕是用金的马嚼子来装饰它,拿佳肴来喂它,它还是思念树林,向往草地。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,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麋鹿一样“狂顾顿缨,赴汤蹈火”。

由于嵇康时常发表一些讥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论,司马氏统治集团对他十分忌恨。魏景元三年,曾经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隶校尉钟会,以言论放荡、毁谤朝廷等罪名对嵇康横加诬陷,嵇康被司马昭下令逮捕入狱,不久便被杀害。

【赴汤蹈火成语故事】

三国末年,社会动荡不安,司马氏为争夺国家政权,干尽了丧尽天良的坏事,搞得朝廷乌烟瘴气,百姓苦不堪言。许多文人雅士不愿与之同流合污,到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,他们隐居在山林之中,用清谈、饮酒、佯狂等形式来排遣内心的苦闷,“竹林七贤”就是当时的代表。

嵇康是“竹林七贤”之一,在文学、音乐和玄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。由于他的名声很大,司马氏集团想拉拢他,但他在政治上倾向于曹氏,对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,并因此遭到已忌恨。司马氏的奴才钟会当时也想结交嵇康,多次派人致信,并亲自乘车去见嵇康。但高傲的嵇康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。后来,嵇康被人诬陷,死在司马氏的屠刀之下。

山涛也是“竹林七贤”之一,巨源是他的字。他因投靠司马氏麾下担任高官,成为司马氏的心腹而遭到嵇康的厌恶。嵇康觉得和他这种人交往会玷污自己的清白,于是就写了一篇著名的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,与他彻底断绝关系。

嵇康在这篇文章中这样写道:“狂顾顿缨,赴汤蹈火。”意思是,如果羁绊、束缚它,那它必定狂躁不安,即使前路是滚烫的开水和炽热的烈火,也会义无反顾地冲过去。

最新文章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