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老死不相往来出处】
老子曰:“至治之极,邻国相望,鸡狗之声相闻,民各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俗,乐其业,至老死不相往来。”必用此为务,挽(挽:通“晚”。 )近世涂(涂:这里有遮蔽、堵塞的意思。)民耳目,则几无行矣。
——货殖列传
【老死不相往来翻译】
《老子》说:“理想国的极致是,相邻部落彼此看得到,鸡鸣狗吠也听得见,但人民都认为自己的食物最可口、衣服最美、风俗最好、工作最乐,因而彼此之间直到老死都不相往来。”如果世界一定得始终维持这样才是最佳状态,那除非将人民的耳目都堵塞起来,在现代是行不通的。
【老死不相往来的意思】
晋代陶渊明写的《桃花源记》描述:在一个神秘山谷当中,住了一群人,他们在谷中安居乐业,“鸡犬相闻”。见到无心闯入的捕鱼人,热情招待之后,送他出谷,说:“这里面的事,不足为外人道也(拜托别跟外面的人说)。”
陶渊明本人不愿“为五斗米折腰”,宁愿“归去来兮”,过他的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日子。所以,他这篇《桃花源记》就有浓厚的老子思想。
在这篇寓言小品当中,桃花源里的人,先世是为“避秦”而到该处。当然可以解读为:因为无法躲避外界日趋复杂的社会,不能“堵塞天下人耳目”,就只好自己隐居起来,与外界“老死不相往来”。
【老死不相往来的故事】
老子是中国第一位大思想家,他的哲学有很多到今天都还是至理名言,然而他的时代仍属部落社会,周天子只是“共主”,诸侯“国”通常只是首都城区和周围而已,所以他勾绘出来的理想国是那样的景况。
到了司马迁的年代,经过秦朝灭六国、统一文字、建驰道,再经过汉武帝统一货币,人民之间的经济活动已经很频繁,实质上已不可能“老死不相往来”。所以《货殖列传》以老子的话做破题,开宗明义点出商业存在的必然性,以及时代潮流是挡不住的。
【老死不相往来怎么用】
“老死不相往来”也常用在二人(或家族、团体)由交好变成交恶,虽未至相互攻伐的地步,但却从此不来往,形同陌路。
而在人情浇薄的现代都市当中,同住一栋楼、每天共享同一电梯的邻居,也可能“老死不相往来”,见面没话可谈,甚至不打招呼。这就不是老子的原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