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治者不在多言的意思(翻译及出处)

时间:2024-11-23 17:26:06

【为治者不在多言出处】

天子使使(使使:派遣使者。第一个“使”为动词,第二个是名词。)束帛(束帛:捆成一束的布帛,古时是用来馈赠的礼物。)加璧安车驷马(安车驷马:安稳壮盛的马车。)迎申公。……天子问治乱之事,申公时已八十余,老,对曰:“为治者不在多言,顾力行何如耳。”是时,天子方好文词,见申公对,默然。

——儒林列传

【为治者不在多言翻译】

汉武帝派出使者,带着绸帛璧玉等贵重礼物,用安稳的车子,由高大的马匹拉载,将申公迎接到长安。……武帝向他请教天下治乱的道理,申公当时已经80多岁,回答说:“想要国家安治,不在于言词夸饰,完全看实际执行成效如何罢了。”那时候,汉武帝正喜好文学词令,听到申公这种理论,默然以对(不高兴,但又不好发脾气)。

【为治者不在多言的意思】

其实,申公是政争的一个牺牲品。

汉武帝初即位时,祖母窦太后当权,喜好老子学说。年轻有为的皇帝要向祖母争权,于是崇尚儒家学说,提拔各地文学、贤良、方正人才,建立自己的班底。申公的“为治不在多言”其实偏向老子学说,可是因为赵绾、王臧居然建议“朝政不必请示东宫”,学生遭太后打击,老师则遭了池鱼之殃。

清末,光绪帝“百日维新”也是皇帝向太后夺权,康有为和谭嗣同等“六君子”,因而被打成“乱党”,康有为出奔,六君子遇害,大清帝国完结!

为治者不在多言的意思(翻译及出处)

【为治者不在多言的故事】

申公在此之前,曾经担任楚王太子的师傅,可是太子不好学,恼怒这位老师,因此在即位后,居然将申公贬为徒隶,叫他在市场上舂米。申公于是回到鲁国,闭门谢客,各地前往受业的弟子有一百多人。

汉武帝的朝中,郎中令王臧和御史大夫赵绾都是申公的学生,向皇帝推荐老师,皇帝也以礼相迎,孰料老人家那一套不合皇帝的意,申公只能在长安坐“冷板凳”了。

后来,赵绾和王臧得罪了窦太后,下狱,自杀,申公也被遣回鲁国。

【为治者不在多言怎么用】

“为治不在多言”的重点应在下句“顾力行如何”:如果只会开支票而没有政绩,那就是“芭乐票”;但如果既提不出政策,又不能做事,那根本是“尸位素餐”,不能以“为政不在多言”搪塞人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