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的意思(翻译及出处)

时间:2023-10-30 16:49:04

【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出处】

子产(子产:春秋郑国大夫公孙侨,字子产。博学多闻,擅长于政治。当时晋楚争霸,郑国处两大国之间,子产能事大国以礼,并让晋楚敬畏之。死时,孔子为之涕。)为相一年,竖子(竖子:儿童,年轻人。)不戏狎(戏狎:戏弄轻慢。),斑白(斑白:头发花白,指老年人。)不提挈(提挈:照顾。),僮子不犁畔(犁畔,指从事农事。)。二年,市不豫贾(豫贾:豫,欺骗;贾,同“价”。指哄抬售价以欺骗顾客。)。三年,门不夜关,道不拾遗。四年,田器(田器:指耕田用的农具。)不归。五年,士无尺籍(尺籍:指书写军令、记录军功的簿册。),丧期不令而治。

——循吏列传

【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翻译】

子产担任郑国宰相,一年以后,年轻人不再轻浮,银发族不用再操劳,小孩子不必下田帮忙耕作。两年后,市场物价稳定不波动。三年后,晚上不必关门,路上遗失物品不会有人捡拾。四年后,农耕器具可以留在田里不带回家。五年后,士人不必入伍服役(无外患),家有丧事也自动依礼仪办理。

【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的意思】

《史记》中另一处记载“道不拾遗”是在《酷吏列传》。汉武帝时,王温舒担任广平郡都尉,他掌握司吏的黑资料,如果缉捕盗贼不力,就翻出老案子治罪,最重者祸延全族。因而司吏个个卖力捕盗,附近郡县的盗贼不敢进入他的辖区。

然而,王温舒的政绩,除了“道不拾遗”之外,还有“郡中无声、无敢夜行、野无犬吠之盗”,治安虽好,但人民却是生活在恐惧之中,与子产不可相提并论。

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的意思(翻译及出处)

【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的故事】

子产治理郑国的政绩,几乎是中国知识分子阶级“学而优则仕”、对政治品质期许的最高境界。他用的方法是“教化”,也就是以道德约束。子产更是“言论自由”的先驱。当时郑国知识分子经常聚集在乡校批评时政,有人就建议子产把乡校废了,子产不同意。(对照“防民之口甚于防川”。)子产担任郑国宰相26年,死后,青壮年人为他号哭,老人为他“儿啼”(如婴儿般啼哭),人们都说:“子产离我们而去,人民将如何自处?”

【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怎么用】

古时候社会单纯,用教化、用高压手段或许可以做到“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”。今天的社会复杂,而且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那种境界已经不可能重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