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风萧萧兮易水寒出处】
高渐离(高渐离:人名,战国时燕国的乐师。)击筑,荆轲(荆轲:人名,字公叔,战国时卫人。燕王喜二十八年,带着藏有匕首的地图和秦将樊于期的首级到秦国,欲刺杀秦王,结果事败被杀。)和而歌,为变征(变征:古代音调分为宫、商、角、征、羽,以及变征、变羽。变征是高亢而悲壮的调子。)之声,士皆垂泪涕泣。又前而为歌曰:“风萧萧兮易水(易水:河川名,源于河北省易县境。)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!”复为羽(羽:古代五音之一。)声慷慨,士皆瞋目(瞋目:瞪大眼睛怒视的样子。),发尽上指冠。于是荆轲就车而去,终已不顾。
——刺客列传
【风萧萧兮易水寒翻译】
(燕太子丹送别荆轲到了易水之畔)高渐离弹奏筑与荆轲唱歌相和,调子是“变征”,在场人士个个垂泪涕泣。然后荆轲唱出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”调子转为慷慨激昂的“羽”调,在场人士听了,个个眼光喷出怒火,头发上竖顶起了帽子。荆轲在这种气氛之下上车出发,头都不回。
【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意思】
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那阙最有名的《满江红》前三句:“怒发冲冠,凭栏处,潇潇雨歇。”就是用了这个故事场景,“风萧萧”和“雨潇潇”一样的萧瑟悲凉。
司马迁的文学笔法真是太传神了,描绘“项羽为虞姬歌”、“刘邦大风歌”与本文荆轲之歌,都令人历历在目,如亲临现场。
【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故事】
燕国太子丹礼遇荆轲,奉为上卿,住最上等房舍,每天都去拜访,供应太牢(祭祀用最高等食物)、车骑、美女——满足所有物质与虚荣欲望,为的是要他去刺杀秦始皇。
荆轲迟迟不动身,秦兵已经消灭赵国,大军逼近燕国南方边界。樊于期的人头、徐夫人的匕首都已准备妥当,可是荆轲仍然在等待一位朋友(武林高手?)。最后在时间急迫的压力之下,荆轲不得不用秦舞阳为副手,而最终秦舞阳临场胆怯,荆轲任务失败。
前述场景就是燕太子丹为荆轲送行,荆轲心里明白此行有去无回,但仍义无反顾,所以曲调由哀伤转为悲壮。
【风萧萧兮易水寒怎么用】
“风萧萧兮易水寒”的用法,悲壮多于悲哀,如果只是送别,千万别用这一句,否则非但不伦不类,小心一语成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