唇亡则齿寒的意思(翻译及出处)

时间:2024-11-23 16:08:08

【唇亡则齿寒出处】

宫之奇(宫之奇:春秋时虞国大夫。)曰:“虞之与虢(虞、虢:皆春秋时的国名。虢,读作ɡuó。),唇之与齿,唇亡则齿寒。”

——晋世家

【唇亡则齿寒翻译】

宫之奇(进谏虞国国君)说:“虞国和虢国,好比嘴唇和牙齿的关系,一旦嘴唇没了,牙齿肯定会受寒。”

【唇亡则齿寒的意思】

荀息提出以国宝交换借道出兵,其实是抓准了虞国国君贪爱珍宝的习性。

在此之前四十年的虞国,国君虞公向弟弟虞叔索求一块璧玉,虞叔担心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”,就心不甘情不愿地给了国君老哥。后来虞公又向虞叔索取一把宝剑,虞叔这一次不再忍耐,在危机感促使之下,出兵攻击虞公,虞公逃亡国外。

易言之,虞国的统治者一向有贪心的遗传,前一位虞公因为贪心而丢了政权,后一位虞君因为贪心连国家都亡了。

唇亡则齿寒的意思(翻译及出处)

【唇亡则齿寒的故事】

晋国向虞国借路讨伐虢国,共有二次。第一次,晋国大夫荀息建议将屈产的名马和垂棘出产的玉璧,当礼物送给虞君,以“假道伐虢”(成语出此典)。晋献公舍不得这两件国宝。荀息说:“如果能借道出兵,放在虞国不就等于存在‘外库’吗?”(暗示灭虢之后再灭虞。)于是晋献公批准,虞君乃出兵与晋军联合伐虢。

第二次,晋国再提出借道要求,虞国大夫宫之奇就对虞君提出“唇亡则齿寒”的谏言,可是虞君不听谏言。结果,晋军灭了虢国以后,班师途中“顺便”灭了虞国——唇与齿一同被消灭。

【唇亡则齿寒怎么用】

“唇亡齿寒”广受应用,且大概都不至于误用。本则故事还有一个小尾巴:荀息将当初送去虞国的屈产之乘马奉还晋献公,晋献公笑着说:“马还是我的马,可是马齿已经老了。”

马的牙齿会随着年龄而持续生长,所以买马人总是要观察马的牙齿,而“马齿已老”、“马齿渐长”常用于对岁月不饶人的感慨。